查看原文
其他

给诗人一次相遇,给未来一个期许 | 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

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圆满结束,短短几天的活动,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场诗歌盛宴,也给来访的世界各地的诗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印象。


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,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赞誉:“成都又一次穿越了历史,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始终保持了诗歌地标的重镇……参会的近百名中外诗人们抱着极大的热情,全程参与诗歌周的活动;热爱诗歌的市民也积极参与;参会的国外诗人这几天与成都的亲密接触,感受到成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城,有的表示今后有机会还会再来成都。说明这次诗歌周取得巨大成功,是完全没有夸张的。”


作为诗歌周组委会秘书长、成都市文联主席、《草堂》诗刊主编的著名诗人梁平也强调,这将是一次非常纯粹的诗歌交流活动,“让诗人、诗歌交流本身成为主角,切切实实地将诗歌这个文化基因,注入到天府文化的内涵之中。”


此次诗歌周活动一共持续了5天,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。其中《成都商报》用了18个整版,《华西都市报》又用19个专题报道对此次盛会进行了跟踪。


下面就跟随媒体的脚步来对这次诗歌周进行下精彩的回顾:

-

01

-

开  幕


9月12日晚,来自全球26个国家共30多位世界级诗人、国内多个城市以及成都本土共百余位诗人、诗歌翻译家,以诗之名,相聚成都新华宾馆,已经开启了这场诗意之旅的序曲。9月13日晚,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开幕式晚会正式举行。成都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罗强,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,成都市委副书记朱志宏,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,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等省、市领导出席了开幕式。开幕式以“天府诗韵”为主题,由中外诗人与成都市民共同参与,领略诗韵之美,感受诗歌之城的独特魅力。


开幕式上,吉狄马加发表了开幕式致辞

诗朗诵   郭沫若《天上的街市》

歌曲演唱  徐志摩《再别康桥》

诗朗诵  戴望舒《雨巷》


在开幕式上,充分融入了中国特色和成都元素,利用多种视听手段及舞台变幻,融合交响乐、舞蹈、民谣等各类艺术表现形式,穿插兼具创意及成都特色的节目进行点缀,营造雅致唯美震撼的音舞诗画情景,让中外诗人深刻感受中国诗歌文化、品味成都诗意生活。


-

02

-

座 谈


诗歌与人生存的自然和科技环境又密不可分,诗人又是如何看待诗与城市、技术之间关系? 9月14日,“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”活动的近百名中外诗人们相聚一堂,在梁平、叶延滨、高兴、树才四位诗人的主持下,就“天府诗韵·现实和想象中的城市与诗”的论题,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。



荷兰诗人杨贝柯,罗马尼亚诗人迪努·弗勒门德, 美国诗人徐贞敏,中国诗人叶延滨、高兴、沈苇等人先后做了交流发言。诗人们从各自创作和人生体验的角度,对诗歌、城市,以及诗歌与城市关系的本质进行了深入而精微的洞察。 



城市作为人类的重要存在场合,被诗人深入思考。荷兰诗人杨贝柯对诗歌与城市的关系,有很特别的观察:“……诗歌是一座语言城市,是一种复杂的异质体,既可以部分起作用,又可以整体起作用。正如城市包含了使其充满活力的排水、电力和交通系统一样,诗歌包含了隐喻、象征、音韵这些元素。你快速阅读许多日新月异的当代诗歌,就像在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,一辆公共汽车瞬间阻挡了你的视线,汽车离开后,视线变得开阔,十字路口却挤满了过马路的人们……”


-

03

-

读 诗


14日下午,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在草堂举行了“草堂读诗”活动,中外近30个国家的近百位诗人,相聚草堂,吟诗赏词听曲。诗人们通过诗歌这一共通的人类语言,彼此感受对方的诗句,增进了对彼此心灵和精神的深入了解。恰逢细雨霏霏,凉风阵阵,在草堂的翠竹苍松、红墙灰瓦间,诗人们也再次从深切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之美。


鲁迅文学奖得主、著名诗人李琦“草堂读诗”会现场朗诵

法国诗人 伊冯•勒芒草堂读诗


在朗诵环节,李瑾的《世说新语》,车延高的《石匠》,李少君《西山如隐》,叶舟《绝句》,李亚伟《深杯》被专业朗诵人员上台朗诵。诗人李琦、娜夜、沈苇则分别上台朗诵自己的诗歌《这就是时光》、《想兰州》、《沙》等。来自俄国的著名诗人、翻译家、普希金文学奖获得者马克西姆·阿梅林上台朗诵他的《无题》拉开国外诗人朗诵的环节。之后来自法国的诗人伊冯·勒芒朗诵了《柯布西耶的电梯》,以色列诗人阿米尔上台朗诵 《绽放》。


中外诗人在草堂诗会现场欣赏川剧变脸


在诗歌朗诵的同时,川剧唱段、水袖舞蹈、川剧变脸、茶艺、中国功夫,来自欧洲的民谣乐队带来的清新文艺的演出,自然穿插其中,深深吸引了中外诗人们。


-

04

-

走进校园

作为“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”的特别活动,成都学生昨日“以诗之名,邀请世界”的诗歌随着千名师生的朗诵,向世界传递着“创新创造、优雅时尚、乐观包容、友善公益”的天府文化。

一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操场举行


该校1200余名师生用中文和英文双语朗诵成都学生所写的“成都邀请之诗”,声音洪亮整齐划一,声声入耳,恍若一浪接一浪的“声音海洋”,拉开“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”序幕。



朗诵一共选择了四首诗歌,这四首诗词都出自成都学生之手,一首来自三原外国语学校的小诗人,另外三首则是从成都上千名孩子为“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”创作的千首诗中精选而来的“成都邀请之诗”。


虽然征集时间仅不到半个月,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市青少年的诗歌作品上千篇,诗歌风格多样,精彩纷呈。包括树德协进中学、石室联中、树德实验中学清波校区、桐梓林小学、成都三十三中、石笋街小学、十陵小学等学校的“小诗人”们都积极提交了作品。经过媒体编辑初审、知名诗人及诗歌编辑终审环节后,三首成都“邀请之诗”浮出水面。


-

05

-

双城诗会


从阳光灿烂的明亮到细雨霏霏的温润,9月16 日,“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”在成都圆满落幕。


来自美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以色列、意大利、罗马尼亚、南非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等近30个国家30多位世界级诗人,与来自北京、兰州、武汉、杭州、重庆、昆明、呼和哈特等国内多个城市,以及成都本土在内的100余位著名诗人、诗歌评论家、诗歌翻译家,以诗会友,切磋诗艺,实地采风,现场朗诵。从多个角度,多个细节,感受到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魅力。


当问到对下一届诗歌周有何计划的时候,吉狄马加回答:我们已经在计划,会促成一个成都与巴黎双城会的国际诗歌交流活动。当然我们也会邀请其他城市的诗人参加。中外诗人们可以就东方诗歌、哲学和西方诗歌、哲学之间,展开对话交流。


梁平则说:马加先生做这个判断的眼光是非常精准的。他在成都工作、生活多年,对成都有深入的理解,同时他又有很广阔的国际视野,对巴黎的气质也有不俗的感悟。这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启发:我们可以计划在接下来的成都国际诗歌周里,努力争取促成成都和巴黎双城会的国际交流活动。


-

06

-

中外诗人评价

梅丹理(美国诗人,著名汉学家):


最有效的一次诗歌活动


我很喜欢这次诗歌周的活动安排。比如,让诗人们到中学去朗诵,去杜甫草堂读诗,都非常好。尤其是本届诗歌周的主题论坛,是关于城市与诗歌的关系,大家讨论交流的成果非常好。大家的视角都不一样,观点很多元,给我带来非常新鲜的启发。这些年,我参加了很多诗歌活动,这次研讨会的思想交流成果,是我遇到的最有效的一次。

斯蒂芬·切利(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副院长)


下次我会专门来四川


这里的人非常友好,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人都显得很有活力。成都的天气湿润,空气也给我带来很舒服的皮肤触感。在成都参加诗歌周,让我爱上了成都,对四川有了更多的兴趣,“这次行程安排非常密集,没有时间去更远的地方,下次我会专门来四川,去看看四川的山川河流,感受蜀地的自然之美。

西蒙(美国印第安诗人):


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密切

人与土地的关系非常密切


美国印第安诗人西蒙·欧迪斯,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金藏羚羊获奖人。对这场朗诵会他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。他对杜甫雕像非常感兴趣,在朗诵会开始之前,他就高兴地上台与之合影。他说,自己对中国诗歌的了解虽然不多,“但很早就知道杜甫的诗歌,知道杜甫诗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。”来成都几天,去过几个地方,“也让我感受到,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密切,人与土地的关系非常密切。”

李少君:


热爱生活内心有诗


以前我参加诗歌交流活动,一般都是回去才写诗。这次参加国际诗歌周期间,我就写了几首。这是因为成都的诗歌传统比较深厚,诗意的氛围更能激发写诗的情绪。或许外地诗人一到成都,那种诗歌的记忆和传统就本能地对接上了。每次在成都看到热闹热情的生活样貌,我就深深感到一种诗意,热爱生活本身就是诗,内心有热爱的人,就是一个内心有诗的人。

蒋蓝:


生活方式可以是诗意的彰显


以前我们谈天府文化,总是多联想到物质上的丰足,而这次诗歌周彰显了天府文化中诗意的辐射力量。尤其是提到了成都与巴黎之间的气质联系,这样就让成都与国际有一种文化上的对接,这是很给力的。其次,这次诗歌周的举办,也让很多外地人体会到:在成都,除了写下来的诗歌,生活方式也可以是诗意的一种彰显,这是一种写在大地上的诗篇。

向以鲜:


成都有壮丽的诗歌史现象


成都手中可打的牌很多:旅游的牌,美食的脾,休闲的牌,美丽的牌,但最有底气的一张牌,还是诗歌。自汉代至今天,两千多年来,诗歌的河流一刻未曾中断,几乎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最杰出的代表诗人和作家,成都这种壮丽的诗歌史现象,在整个中国无出其右。

李瑾:


确立诗歌之都的标杆地位


我个人的观察是,成都国际诗歌周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最为成功的国际诗会之一。100多名国内外诗人的酬唱应和,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成都这个中国诗歌之都的标杆地位。这次盛会恰值中国诗歌百年诞辰,中外诗人集结于此,集结于杜甫草堂和武侯祠,意味着新诗在扎根古今的同时沟通中西。我觉得吉狄马加先生的总结最为形象,“当我们从诗歌的纬度去观照成都时,这座古老的城市便像梦一样浮动起来。”

周瑟瑟:


写了15首诗处处有感觉


这次成都之行,我边走边写了15首诗,成都处处有感觉。美国诗人梅丹理对我主持的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很感兴趣,他向日本、荷兰诗人介绍我们到村民家里的厨房、卧室与后院里写诗的方式。

沈苇:


差异性是一种活力


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,非常有收获。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,大家视角不同在一起交流,很有意思,差异性其实是一种活力。走在宽窄巷子的街道上,在成都的博物馆里,我都深深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文化底蕴。



编辑整理

转载请联系


  青年作家杂志社   

新青年  新文学   新阅读


投稿邮箱:

qingnianzuojia2013@126.com

征稿启事(点击查看)

请猛戳右边二维码





公众号ID

youngwriters


推荐阅读:

《青年作家》2017年第06期目录

今村昌平:我将书写蛆虫,至死方休  | 忌辰

梁晓声:大国作家的尊严与立场 | 访谈

埃利蒂斯:我们面对的不是死亡,而是秋天最小的雨滴

雷蒙德·卡佛:“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”

李敬泽:从元写作回到散文壮阔的样貌  | 访谈

马可·奥勒留:生命必须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

阿 来:大金川上看梨花 | 万物生

扬长:喜马拉雅王 | 实力榜

《青年作家》2017年09期目录

何立伟:落尽梨花 | 万物生

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  |  古诗词中的七夕

伍迪·艾伦:疯人疯事

老师啊,我仍在活着、走着、看着、想着、惑着、求着、爱着

李 唐:蓝 | 实力榜

顾 舟:黑色幽灵 | 实验场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